
憋尿憋出“内伤”!女子急性发病,医院一查麻烦了
? 追剧正到精彩剧情
? 开车被堵在路上
? 景区厕所排着长队
? 冬天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
……
你是不是也常因为这些时刻,一次次按下“延迟提醒”,把尿意强行压了下去?
别不当回事,这一泡“再等一会儿”的尿,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肾、膀胱。
工作会议引发的健康警报
憋尿憋出“急性肾炎”
张女士(化名)就是因为“憋尿”吃了大亏。由于工作需要,她常常要参加长时间的会议,不得不憋尿。
近日,持续三四天的严重排尿困难,让张女士感觉小腹胀得像鼓一样,还伴有腰痛症状,于是赶紧前往杭州市西溪医院普内科就诊。接诊的医生团队诊断她为“尿潴留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
更棘手的是,住院后插了导尿管,拔掉却还是排不出尿。夜里腹胀难忍、焦虑失眠,每次只能滴出几滴……
医护团队随即调整方案,结合刮痧、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干预,张女士终于恢复正常排尿,顺利出院。康复出院后,她还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jpg)
什么程度才算是“憋尿”?
杭州市西溪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惠莉指出,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膀胱拥有一套清晰的信号系统:
●当尿液积存到150至250毫升时,大脑会接收到第一次“尿意提醒”,这时就该考虑去厕所了。
●当尿量达到250至450毫升,便会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这个数值被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堪称身体发出的“最后通牒”。所谓“憋尿”,就是膀胱内的尿液已经超过了这个安全容量。
长期憋尿,尿痛、尿频、尿不尽等麻烦就会找上门来。
憋尿的6大危害
每一条都值得警惕!
1.膀胱“罢工”
长期憋尿会让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出现排尿无力、尿不尽,严重时会导致尿潴留——尿液完全排不出来。
也有些人的膀胱会变得“迟钝”,对尿意越来越不敏感,陷入“越憋越没感觉,越没感觉越憋”的恶性循环。
2.肾脏损伤不可逆
憋尿时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可能逆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引起肾积水。长期如此,会压迫肾组织,导致肾脏萎缩和功能衰竭,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损伤。
3.引发尿路感染
正常排尿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清洁”泌尿系统。憋尿时,膀胱黏膜因血管受压而缺血,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迅速繁殖,会导致尿频尿痛,严重的还会引发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4.膀胱破裂与尿失禁风险增加
过度充盈的膀胱壁变得脆弱,在外力撞击下(如摔倒),发生破裂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控制排尿的神经也可能受损,导致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就漏尿,尴尬又难治。
5.加速尿路结石
尿液在膀胱停留太久,其中的矿物质如尿酸盐、钙盐等容易沉淀结晶,日积月累形成尿路结石,发作时疼痛难忍。
6.诱发前列腺炎
男性的膀胱紧挨着前列腺。憋尿时,膨胀的膀胱会压迫前列腺,影响其血液循环,导致充血、水肿,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的风险。
同时,尿液中的细菌也增加了前列腺被感染的风险。
医生教你3招
轻松远离“憋尿伤身”
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排尿,李医生提出了3个建议:
1.有感觉,立刻去
有尿意时尽量及时排尿,避免憋尿超过两小时。
2.科学喝水,别猛灌
保证每日1500至2000毫升的充足饮水,但应避免在短时间内猛灌。
3.特殊人群更要当心
老年人、孕妇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留意,憋尿带来的风险更高,外出前、睡觉前最好能排空膀胱。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