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险窒息!杭州已有人中招...这种病近期高发,严重时可致命
天朗气清,微风中带着初秋的丝丝凉意。近日,25岁的小王(化名)和同事相约到公司附近的草坪,拍几张秋日写真,大家笑着摆姿势、选角度,气氛格外轻松。
可半个小时还不到,小王就感觉喉咙有明显的紧绷感,呼吸也有点不畅,面部开始肿胀、瘙痒,双眼肿得只剩一条缝,面颊出现大片红斑丘疹,乍看如同“毁容”。
图片由稿源提供
花粉过敏为啥会“变脸”?
9月正是高发期
同事见状赶紧带着小王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接诊的陈艳春副主任医师立刻为小王做了喉镜检查,发现其喉部黏膜充血肿胀明显,会厌舌面肿成球状,诊断为:喉梗阻、急性喉炎、血管性水肿。
陈艳春解释,草坪上的植物会产生花粉,小王接触后引发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她的喉头肿胀非常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呼吸,再晚一点很有可能喉头阻塞,危及生命。
进入9月,豚草、蒿属、葎草等风媒植物进入授粉高峰。直径仅20-30微米的花粉颗粒,可随风飘散百余公里,穿过纱窗、口罩缝隙,潜入气道与结膜。
对于过敏体质者,免疫系统误将无害花粉识别为“敌人”,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引发连锁炎症反应,毛细血管瞬间扩张、血浆外渗,这就是秋季花粉症。常见症状有鼻塞、鼻痒、皮肤风团等,若波及喉头黏膜,会出现声音嘶哑、喘鸣,甚至窒息。
过敏高危人群
?既往有春季花粉症、哮喘、湿疹、食物过敏者。
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过敏体质。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肠道菌群失衡人群。
新迁入高花粉密度区域者。
陈艳春提醒大家,秋季花粉与食物交叉过敏常见,如豚草花粉敏感者进食香蕉、西葫芦、哈密瓜可能出现口咽痒、喉部紧缩,需警惕“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
症状易“伪装”
别把过敏当感冒
花粉过敏症状很容易“伪装”成感冒,一般有以下症状:
鼻:突发阵发性喷嚏,一次可连打十余个;清水样鼻涕不停地流,并伴有鼻痒、眼痒、腭痒。
眼:结膜充血、流泪、异物感,常揉眼形成“过敏性黑眼圈”。
气道:白天干咳、夜间及清晨加重,运动后喘息,提示可能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
皮肤:暴露部位出现风团、红斑,或使原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加重。
花粉过敏与感冒的区别是:感冒常伴咽痛、低热,病程7-10天;花粉症无发热,症状持续至花粉季结束,且随晴雨、昼夜温差波动明显。
若出现以下急症,请立即就医,同时平卧、保持气道通畅:
服用常规抗过敏药后仍呼吸困难、说话不成句。
口唇、眼睑明显肿胀、声嘶、吞咽困难。
咳嗽伴大量白色泡沫痰、胸痛,提示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或肺水肿。
皮肤风团融合成片,伴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警惕过敏性休克。
“过敏星人”快收好
这份防护指南
01外出防护要做好
关注花粉指数,若花粉指数>100粒/1000mm?时,建议减少在10点至17点外出,如必须外出可戴口罩、密封风镜进行防护,回家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洗鼻,将外套反折收纳,并立即洗澡。
02室内环境要注意
驾车时建议启用内循环模式,并将空调滤芯改为活性炭复合款。室内应保持清洁,定期打扫家居环境,尤其是床单、被罩、窗帘等易滋生尘螨的物品。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03饮食调理有讲究
减少高组胺食物摄入,如不新鲜的海鲜、腌制品等;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4用药规范别忽视
无症状但已确诊者,可在花粉季前2-4周启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出现眼痒、咳嗽,加用口服抗过敏药物。若出现夜间憋醒、活动受限,应立即就医。药物控制不佳、年年复发者,可在过敏专科进行标准化花粉脱敏治疗。
中医防治有妙招
调体质,防过敏
应对过敏,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不仅着眼于缓解症状,更注重体质调节。以下是几种常用且有效的中医方法。
01中药调理
依据个人体质与具体症状,辨证施治。例如经典方剂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调节免疫的功效。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02艾灸疗法
艾灸足三里、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可温通经络、疏通鼻窍、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增强身体抵抗力。
03穴位贴敷
将特定药物贴于肺俞、肾俞、大椎等穴位,能温补脏腑、通经活络,实现冬病夏治、未病先防。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