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破溃出血!脚底小伤口长出“肉球”,竟是“癌中之王”
本以为只是一个小伤口,结果却招来“癌中之王”黑色素瘤?
六个月前,50多岁的王大姐(化名)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扎伤了脚底,没想到却给她引来了大麻烦。
脚底伤口反复破溃出血
长出“小肉球”
当时,王大姐没有在意,只是简单处理了伤口,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伤口一直迟迟不愈,走路时还伴有疼痛,她就在药店买了点药膏抹一抹。
可接下来的日子里,伤口总是反复破溃出血,右脚脚后跟长出一个“小肉球”,范围还渐渐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王大姐足足忍了6个多月,连走路都成了问题,这才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疗美容科,找到了李金晟主任。
肿物大小约3*4cm,局部破溃出血,表面皮肤隆起,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小,李主任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这不是普通的赘生物,而很有可能是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
还好王大姐发现及时,李主任为王大姐进行了手术。果不其然,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王大姐被明确为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过程顺利,经过精心的护理,王大姐伤口恢复迅速。不过术后预防黑色素瘤复发转移仍是关键,目前王大姐在肿瘤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王大姐怎么也想不通,以前也受过伤,什么事也没有,怎么这次受伤,就得了黑色素瘤呢?
黑色素瘤与外伤密切相关
早期手术非常关键
黑色素细胞是身体里很有用的细胞,但是当他们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却容易“黑化”成黑色素瘤。
李主任解释,中国人最多见的肢端型黑色素瘤,多数是在外伤或痣的基础上,长期慢性损伤后出现的。反复摩擦、抓挠、刺激及不规范的点痣操作,都可能成为诱发恶变的“导火索”。
图片来源于“太帅图库”
王大姐可能是由于右脚受伤后,皮肤未能痊愈,导致慢性损伤,反复刺激引起黑色素细胞恶变,从而形成恶性黑色素瘤。
因此,对于在手掌、足底、腰部、腋窝等部位长期受到摩擦刺激的痣,需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如痣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改变,表面是否有破溃、出血、瘙痒等症状。
近年来,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成倍增长,并且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极强,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分期越早,治愈可能性越大。广泛手术切除是临床早期皮肤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不止黑斑或黑痣会变为黑色素瘤
外伤早期容易被忽视
李金晟主任表示,大多数人都知道要警惕黑斑或黑痣演变为黑色素瘤,其实久治不愈的外伤更具有隐匿性。
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局部颜色改变(如黑斑)、轻微隆起或溃疡,容易被误认为是外伤后的淤血、结痂或感染。尤其是肢端型黑色素瘤(如足底),初期生长缓慢,患者可能未重视,直到溃疡持续不愈或扩大才就医。
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足底病变因易被忽视,往往发现较晚。因此,任何持续不愈的皮肤病变,尤其足底、手掌等部位,应尽早就诊。
此外,要加强劳动保护,及时处理各种外伤,积极消除长期不愈的皮肤慢性炎症,是预防黑色素瘤的重要措施。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