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直播吧

图片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身体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10-27 09:04 浏览次数:

现代人吃撑的机会很多,而适当饥饿的状态却很难得。事实上,适当的饥饿感是有益健康的。


适当饿一饿,缓解3种病

医生表示,以下几种身体小毛病,可以用“饿”来解决:

1、某些小胃病

进餐后如果出现胃胀、胃痛,正是胃“不想让你再吃”的信号,这种情况下要少食。保持一点饥饿感,胃胀胃痛往往会自然消失。如果减少了饮食,胃部不适仍未缓解,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2、偶尔失眠

晚上人体新陈代谢率较低,吃得过饱,肠胃被迫“加班”,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可能导致失眠、多梦、浅眠、噩梦等,时间久了会让人无精打采,昏昏沉沉,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

建议睡眠不好的人晚餐要控制量,更要控制好用餐时间,不要太早或太晚,睡前至少两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了。

3、体重超标

这里的饿并不是指不吃饭,而是要控制好三餐的量,也可以用些小技巧来减少食量。


适度饥饿有助修复身体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适当保持饥饿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1、调节免疫系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大脑对饥饿的感知可以直接影响外周免疫细胞的动态调节,而这个过程和身体是否真的缺能量无关——也就是说,光是“觉得饿”,就足以让免疫系统跟着发生变化。

2、延缓衰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减少25%卡路里的摄入,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死亡风险降低10%~15%。

3、提高抵抗力

国际生物期刊《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当饿一饿可以激活身体细胞自噬,促进体内垃圾物质的清除。这种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并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保持饥饿不等于极端节食

饿对了是好处,错了就是折腾身体,这几点一定要记牢:

1、控制饿的限度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健康男性每天需要2250千卡热量,女性约1800千卡。如果一日热量摄入高于推荐量,可以减少至推荐量或酌情往下浮动300~500千卡(强脑力劳动者耗能多,不应下浮太多),循序渐进最佳。

每顿吃七八分饱即可,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将固定量的食物分散成4~5餐,在一天中合理规划,比如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一小份酸奶、坚果或水果都可以。

2、分清楚馋与饿

有时候想吃东西,不是真饿,比如刷到美食视频就想点外卖,或者心情不好就想吃甜食。这时可以先停2-3秒,辨别自己是不是真饿了。如果不饿,就喝杯温水转移注意力,如果确实饿,再吃点健康的。

此外,规律饮食、适度运动、稳定情绪也能有助于减少“馋”。

3、每个人的饿不一样

有人“过午不食”会胃痛,有人用“5:2禁食”能坚持——没有万能的方案,关键是适合自己。

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旦身体有不适反应,就该立刻调整。

4、饮食要均衡

日常饮食要多包含鸡胸肉、鱼类、豆类、绿叶蔬菜、全谷物、燕麦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能量和营养的缺失,还能减少血糖波动。


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饿一饿”

1、老年人

消化吸收能力弱,饿久了容易缺营养、肌肉流失,甚至诱发低血糖。

2、婴幼儿、青少年

正长身体,饿会影响骨骼、大脑发育,比如孩子饿肚子上课会注意力不集中。

3、孕产妇及哺乳期妈妈

要给胎儿或宝宝供营养,饿会导致自己缺能量,还可能影响乳汁质量。

4、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用降糖药的)

饿会让血糖骤降,出现头晕、心慌,严重还可能昏迷。若需要,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谨慎开展。

5、胃溃疡患者

空腹时,没食物和胃酸中和,会直接刺激胃的溃疡面,让胃痛加重,甚至出血。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