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布国内首个综合性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地方标准
近日,杭州市地方标准《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规范》(DB3301/T 0490—2025)正式获批发布,这是国内首个适用于指导综合性公共政策开展健康影响评估的地方标准,为杭州市推动健康影响评估立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国内探索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标准从总体原则、评估范围和方式、评估程序和要求、跟踪监测等方面,明确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的具体流程和关键环节,确保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彰显了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标准基于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健康影响评估的基本流程,结合杭州市多年实践经验,形成符合杭州市工作实际的健康影响评估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健康影响因素,提升城市健康治理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公众健康。
近年来,杭州市在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6年就着手开展探索性研究,并于2019年10月,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杭州市通过“五个强化”推动“五个构建”,持续创新健康影响评估模式,巩固健康影响评估成果。
01 强化党政主导,构建健康融入万策新体系
2016年,杭州市在国内率先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写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将“城市治理框架下健康影响因素前置评估和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及推广”作为健康城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推进。202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大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在国内率先推进健康治理制度化建设。2023年10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健康影响评价辅助决策数字化建设”作为大健康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重点工作。
02 强化协同推进,构建健康影响评估新架构
依托健康杭州建设领导小组“6+1”大健康共建平台,建立形成党委政府作为管理主体、政策制定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各级健康办作为组织协调主体、卫生健康部门作为技术支撑主体的多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市级定期为区、县(市)业务骨干提供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市县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2023年7月,杭州市临安区、上城区、余杭区、建德市卫生健康局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杭州市健康影响评估区域联盟”,探索适合基层实际的联评联审机制。
03 强化智库支撑,构建健康影响评估新支撑
杭州市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城市健康治理、健康影响评估、健康融入空间规划等研究。依托杭州市健康管理(健康治理方向)学科平台,先后开展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健康影响因素关键词信息库、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分类管理等研究,逐步夯实健康治理学科理论支撑。2023年5月,杭州市健康城市指导中心联合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成立杭州健康城市研究院,为开展健康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04 强化数字赋能,构建健康影响评估新流程
2019年,杭州市利用数字优势研发健康影响评估数字化管理平台。2021年6月,通过平台化管理、智能化辅助以及可视化操作等功能板块,初步实现健康影响评估数智化运作模式。2023年10月,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平台和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开发健康细胞及健康城市监测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预警健康单位、健康城市重点疾病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为探索系统监测公共政策健康影响提供适宜工具。2024年3月,健康影响评估数字化管理平台新增AI助手模块,2025年3月,AI助手模块接入DeepSeek大语言模型,辅助平台功能提档升级。
05 强化融入规划,构建健康优先战略新场景
2009年,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杭州市健康城市之空间规划研究”,探索健康城市空间规划实施路径。2018年5月,杭州市启动“健康城市理念融入杭州市总体规划的政策研究”,为修编《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杭州市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0月,市绿道办启动《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健康影响评估工作,将健康元素融入绿道建设规范。2024年9月,市规划资源局启动《杭州市郊野公园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创新项目,整体提升郊野公园健康促进品质。
2021年至今,全市按标准流程共完成健康影响评估案例200余个,其中7个案例入选浙江省健康影响评估优秀案例,3个案例写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著的《健康影响评价实施操作手册(2021版)》,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建设实践以及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健康影响评估等经验做法入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著的《健康影响评价典型经验汇编》。
朗读